2011年因工作调整,3月接5班班主任工作。因处于工作交接期,所以不太熟悉该生的具体情况。4月初,该生病情复发,情绪极度不稳定,并以短信和电话形式告诉家长。该生家长因担心该生的病情,所以立即到校,并通过电话形式告诉我。
在学校,第一次接触了学生的家长,在与学生的母亲了解具体情况后,陪同家长到宿舍看望学生,观察到学生情绪低落,体型瘦弱,脸色暗淡,言谈被动,话语很少。在征得学生本人同意后,与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度谈话,大约一个班小时。谈话中,我主要采用了倾听和共情的方式。一方面是倾听学生对自己病情的介绍和她的痛苦情绪的表达;另一方面用肢体语言安抚学生,同时做一些案例表达,劝解学生,表达我的共情情感。因考虑到学生的病情,所以针对学生此次情况,采取了如下的解决措施:1)同意家长将学生带回家修养;2)休养时间为半个月,半个月后根据病情的康复情况做休假调整;3)休假期间与家长保持联系;4)给学生推荐了几本关于抑郁症治疗的书目,想通过阅读疗法帮助学生康复。
学生回家后一个星期,我与家长联系,了解到学生康复情况并不太好,阅读疗法的实施情况也不顺利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先做了家长工作,安抚家长的情绪稳定。五一节后,学生主动要求回校,但是回校后3天,发现病情仍然处于复发时期。家长通过电话形式告知后,将学生再次接回家。
此次回家后,学生主动要求我帮助她通过阅读疗法康复病情,我将推荐书目告知学生后,学生在家尝试阅读疗法。五月下旬,学生回校。我到班上看望学生,观察到,学生情绪稳定,能够与同学交流。课后,主动与学生聊天,了解一些康复情况后,鼓励学生,让她看到自己现在生活的改变和状态的平稳,主动拥抱学生鼓励她。学生很开心,并要求继续进行阅读疗法。
端午节,学生回家。据后来学生所说,家人发现学生有明显的改变,主要是心态和情绪的变化。
6月中旬,利用课间时间看望学生,了解到病情稳定不错,而且已经停药,情绪恢复良好。
6月下旬,学生能够到办公室找我,观察到学生言谈积极,对自己状态的改变乐观,能感受到生活的积极面,情绪稳定,身体健康。面对期末的学习,能放下焦虑,坦然从之。
|